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3:42:12  浏览:86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江门市卫生局 江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通知







江计育发[2005]27号







各市、区人口计生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疗保健单位:







  《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经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江门市卫生局



            江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八月十六日



 



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



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以及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所辖区域内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服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对所辖区域内医疗保健机构施行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医学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并在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开展此项目。







  第五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按《医师执业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师资格证》,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并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各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医学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按《医师执业法》、《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取得《医师资格证》,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合格证。







  第六条 医学需要施行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治疗性引产、医学诊断胎儿异常、宫内死胎)手术的,须有明确的医学诊断依据,并经施术单位具体业务科讨论,由负责人审核签名,受术者本人签字同意(不含未成年人),医学病历完整存档备案。







  第七条 非医学需要施行十四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经确认未达到法定婚龄(20岁以下)要求引产的,不用计生部门证明,未成年人须经合法监护人签名同意。







  (二)超过法定婚龄(20岁及以上)的未婚对象,须持有镇(街道)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发放的“终止妊娠证明”,凡提供不出“终止妊娠证明”的对象,施术单位须即时将其身份证号码及详细资料报送县级人口计生局核查,确认为未婚者并由县级人口计生局出具书面终止妊娠证明方可引产。县级人口计生局在办理“终止妊娠证明”时,应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保护对象的隐私,不得扩散有关资料,如有违反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对违反计划生育条例发生怀孕的对象,由镇(街道)人口计生办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出具终止妊娠证明并监督对象到指定机构落实计划生育手术。







  (四)离婚对象要求引产的,应出具有法律效力离婚证明书。







  (五)流动人口对象要求引产的,未婚者要凭身份证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者符合计划生育条例怀孕的对象要求引产的,原则上由户籍地出具引产证明,户籍地出具证明确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由现居住地或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计生局调查核实后出具终止妊娠证明。







  第八条 江门市(四市三区)户籍的符合计划生育条例怀孕的妇女属医学需要已施行十四周以上终止妊娠的,本人须将医学诊断结果及病历复印件及时交属地人口计生部门,人口计生部门核实后将资料存档。







  第九条 符合计划生育条例怀孕的对象,无特殊原因未经县级人口计生局批准擅自终止14周以上妊娠的,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第十条 从事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的施术机构和施术人员,必须在术前登记受术者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同意人工终止妊娠证明”。施术单位要将受术者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同意人工终止妊娠证明号码登记、复印并附在住院病历上。







  第十一条 建立和完善超声技术妊娠检查工作制度。从事超声技术检查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B超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定期检查;B超室要有禁止胎儿性别鉴定醒目标志;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时要做好登记,技术人员须在诊断报告单及登记表上签全名。







  第十二条 具有产前诊断资格可进行羊水脐血染色体检查的医院在发放报告单时不得提示“XX,XY”,如检验结果正常,报告单应示:未见明显的常染色体异常。







  第十三条 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卫生部《产前诊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建立孕情追踪随访报告制度、育龄妇女死亡报告制度和资料交流制度。







  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必须严格执行孕情检查制度,按属地管理原则,定期到医疗保健机构抄取相关资料。做到定期主动核查资料,及早发现孕情,定期访视,充分掌握孕情,全程跟踪服务。并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定期统计上报管辖区域内育龄妇女死亡人数,并按规定时间上报报表。







  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围产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孕妇产检查验证宣教,并将产检详细资料登记在“孕妇产检登记表”上,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对孕妇孕情的监控,并按规定时间上报报表。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做好信息互通和资料交流制度。







  第十五条 建立查验待产妇生育服务证制度。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来院待产的产妇查验并登记生育服务证,对无生育服务证的产妇,详细登记产妇资料。







  第十六条 建立出生婴儿报告制度和0-4岁儿童死亡报告制度。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详细填写出生婴儿名册(附表4)、0-4岁儿童死亡报告表,并按规定时间和报表要求上报报表。







  江门市(四市三区)户籍居民,因死婴重新申请生育的,要持医疗保健单位出具的有效医学证明(死亡疾病证明),向所在地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申请,由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调查核准。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汇报制度。开展中期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应每月8日前将终止妊娠登记表和统计表同时上报县(市、区)卫生局和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各市、区人口计生局将终止妊娠统计表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报江门市人口计生局,同时抄送市卫生局。市直医院分别报江门市人口计生局和卫生局。







  第十八条 终止妊娠的药品(不包括避孕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并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第十九条 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第二十条 违反规定擅自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技术服务,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实施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十四周以上妊娠手术的机构和人员,术前未按规定登记有关证明的,由人口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给予处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卫生局应定期组织开展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检查、监督工作,加强个体和私营医疗机构的管理,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严格查处,并及时互相通报信息。





  第二十二条 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当事人和违反规定施行计划生育引产、流产手术的有关单位及个人。县、乡镇人口计生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对举报者实行重奖,并为举报者保密,对违法违规者要依据有关规定坚决查处。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文件与此文件有抵触的,以此文件为准。以后国家和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江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论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辩交易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种种社会原因,犯罪率居高不下,为了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日益增多的案件,美国一些大城市的检察官开始用协议和交易的方式,换取被告人“认罪答辩”。由于这种结案方式快捷灵活,因而在联邦和各州得到广泛采用。但是,一直是在私底下进行的。直到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正式确认了诉辩交易的合法性。美国1974年修订实行的《联邦刑事诉讼规则》明确的将诉辩交易作为一项诉讼制度确立下来。虽然在其发展中遭到一些非议,但当今美国犯罪率高、监狱人满为患、刑事诉讼程序花费惊人等现状,成为诉辩交易发展的温床。据有关人员统计,目前美国有89%以上的刑事诉讼案件需要通过诉辩交易进行,著名的李文和案也是通过诉辩交易来解决的。
一 诉辩交易制度的含义
诉辩交易(Plea Bargaining),又称为诉辩谈判或者诉辩协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提起控诉的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方作有罪答辩,提供比原来指控更轻的罪名指控或者减少控诉罪行,或者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议为条件,与被告方(一般通过律师)在法庭外进行协商谈判而形成的一种司法制度。因为控辩双方都争取有利于己的最佳条件,协商谈判的过程就会出现讨价还价的局面,双方都会要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因而称之为诉辩交易。诉辩交易是在美国广泛适用的处理刑事案件的一种诉讼方式。
美国诉辩交易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控交易,是指检察官同意以比原指控要轻的罪名对被告人进行指控,以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二是罪数交易,是指当被告人犯有数个罪名时,检察官以只对其中一罪进行指控,而撤销对另一些罪名的指控为条件,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三是刑罚交易,是指检察官以同意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议,建议对被告人科处其同意的刑罚,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通常在检察官许诺作出上述一钟或者多种形式的让步之后,只要被告人接受并作出有罪答辩,即达成诉辩交易。
从美国诉辩交易的实践来看,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诉辩交易适用的案件范围很广。不仅适用于轻罪案件,而且还适用于包括一级谋杀罪在内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二,诉辩交易可以进行的期间较长。不仅在起诉之后到开庭审判之前的阶段可以进行,而且在逮捕之后直到审判终结之前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
二 美国诉辩交易制度产生的基础
诉辩交易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它是美国特定社会环境和司法实践的产物。学者们一般认为,诉辩交易制度在美国的存在至少有以下两个基础:
1、当事人诉讼主义理念。美国广泛采用的诉辩交易的作法,虽然是迫于与犯罪作斗争的现实需要而采取的,但它们必然表现出当事人主义诉讼理念的一些本质特征。在美国当事人主义含义颇多,单就与诉辩交易制度产生的相关性而言,至少包括两点:当事人处分原则和法官消极性原则。当事人处分原则,指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诉讼中的请求或标的物。美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罪状认否程序”就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体现。诉辩交易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程序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法官消极性原则是指对于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只要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利益,法官只须照此予以认定,而不必追究其是否真实。因此说诉辩交易也体现了法官对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的选择的尊重。
2、检察官的广泛裁量权。在美国,没有统一的检查系统,联邦和各州的检察机关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检察官可以自由地把法律适用于他的辖区并享有独立的、几乎不受限制的裁量权。美国检察官的广泛裁量权,为诉辩交易的盛行从制度上提供了便利条件。正因为检察官拥有了减少、减轻控诉和刑罚的权力,才有了与辩方交易的资本,以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从而以较高的效率应付堆积如山的案件,确保整个司法体系的正常运转。
美国在刑事诉讼中大量采用诉辩交易,使案件的定罪与量刑能同时得到迅速而彻底的解决,绝大部分刑事案件避开了冗长繁杂的审判程序,避免了审前羁押阶段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大大缩短了刑事案件的处理时间,提高了整个司法体系的营运效率,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以节省。甚至有人认为,如不充分运用诉辩交易,美国刑事审判制度就会崩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诉辩交易制度在美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环办函〔2009〕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切实做好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现将《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把规划财务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要点

附件:

2009年全国规划财务工作要点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规划财务工作至关重要。2009年规划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总体构架、重点突破、循序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基础工程、保障工程和人才工程,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要切实履行职责,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思路。在统一数据统计口径基础上,结合污染源普查与污染减排工作,组织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2月份联合发展改革委布置中期评估具体工作,各地4月底前完成自评估工作,6月底前完成总体评估报告并报送国务院。认真吸收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的成果,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确定“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指标体系,9月底前形成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定位,为编制符合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要求、全面体现历史性转变的环保新规划奠定基础。在“十二五”环保规划思路的总体指导下,结合“十一五”能力建设规划中期评估结果,抓紧启动环保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编制青藏高原环保综合规划,研究制定环境功能区划总体框架。做好青藏高原环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编制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建议报送国务院,8月底前联合有关部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争取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征求意见和会签工作。以青藏高原环保综合规划为切入点,在科学论证综合区划、要素区划和类型区划三类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环境功能区划总体框架,探索以环境区划为基础,实行“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新思路。

  三、做好环保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高经济与环境形势分析水平。开展环保投资定性定量及改革研究,组织编写中国环保投资分析报告,以投资分析报告为抓手做好环保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加强经济与环境形势分析基础工作,广泛听取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汲取各部委和地方的有效经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深度和广度,搞出特色,提高水平,为环保进入综合决策带好头。

   四、强化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机制。制定环境保护预算支出经费标准,提高预算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启动重大项目“一费一办法一标准”,推动预算管理规范化。系统评估“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实施情况,推动基层环保经费保障。抓住机遇苦练内功,推动预算管理从资金扩张型向资金效益型转变,做好预算统筹。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推动预算执行逐步转向又好又快,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绩效考评工作。

  五、发挥农村环保专项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措施,引导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协调财政部,扩大资金规模,在用好中央专项资金上下功夫,加快实施已经确定的项目,确保一批村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全力做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六、以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抓紧完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加快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监察执法标准化、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分析检查,建立重大专项报告、跟踪督查制度。用好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等,抓住新增中央政府投资的机遇,加快实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做好一些重大专项的收尾工作,基层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有所突破。同时,积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

  七、全方位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项目。结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和环保部门实际,发挥前瞻引领作用,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夯实基础,积极争取环保投资。全力做好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等专项的项目申报和因素法分配工作,加快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含国债投资)、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奖励资金等专项的项目,加快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以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项目为突破口,做好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切实发挥环保部门在中央投资中的作用。

  八、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效能和水平。对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财务制度进行修订,对缺位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制度执行。加强对直属单位财务监管,探索试行直属单位财务处长委派制。依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定,优化人员配置,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夯实财务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效能,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和财务收支分析。加大资金监督力度,加强外拨经费后续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大会议、活动经费使用全过程监控。

  九、推进资产规范管理,强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资产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立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操作规程和各环节的具体流程,落实责任、明确权责,促进资产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强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出台《环境保护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初步形成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健全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事务中的监督约束作用,开展预算执行(财务收支)审计,同时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选取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审计调查。根据人事部门要求,开展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任中审计)等。配合审计署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十一、狠抓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解决规划财务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继续推进“五大建设”,提高规划财务工作能力和水平。抓好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轮岗,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特别是规划院所建设,构建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惩防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认真分析规划财务工作特点和运行规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